前言
上一篇文章中,讲了这么多太理论的的东西,讲点比较实在的吧,现有的交互式证明系统采用的NP问题有很多,主要有如下几个:图着色问题
,图的哈密顿性判定
,旅行商问题
等等,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前面两个,然后再讲一个比较好玩的
给你一些颜料吧——图的三染色问题
交互式证明系统的一个经典实现方式,就是图的三染色问题(Graph 3 Coloring,G3C)
首先需要说明的是,G3C问题是一个NPC问题,NPC问题指的是这个问题本身是个NP问题,且所有的NP问题都可以归约到这个问题(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阅归约),也就是说G3C问题本身也是个NP问题,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问题
给定一个无向图G=(V,E),其中V代表图的顶点的集合,E为边的集合,现在对图中的每一个顶点染色,可选的颜色有三种,要求由每一条边确定的两个点所染的颜色不相同,比如像下面这个图
现在我们基于G3C问题来构建一个交互式证明系统,假设Alice是Prover的身份,Bob是Verifier的身份,现在Alice知道下面这个图的一个三染色方案,且要向Bob证明她知道这个方案,但是又不告诉Bob这个染色方案,接下来讲一下如何实现的
首先Alice先对这个图的顶点的颜色做一次随机变换,比如说将所有的蓝色都变成红色,所有的绿色都变成蓝色,所有的红色都变成绿色,这样Alice得到了一个新的图,相当于Alice得到了一个新的图的三染色答案(注意,只改变顶点的颜色,而不改变原来顶点与边之间的关系)
如果说初始的图是上面这个图,那么做完随机变换后就是下面这个图
做完变换之后,Alice拿纸片把所有的定点盖住,然后将这个新的图出示给Bob看,Bob看到的内容和下面这个图一样
然后Bob此时需要随机挑选他看到的这个图的一条边(注意,这里一定是随机挑选的,不能是Alice提前知道的),假设Bob挑选的是下面标为红色的这条边
接下来,Alice将这条边两端顶点的纸片打开,让Bob检查这条边两端的顶点的颜色是否是不同的,如果是,则本次检查通过,否则直接拒绝Alice
但是思考一个问题,此时Bob只看到了整个图的一条边,并没有看到所有的顶点的染色情况,因此Bob此时会认为,或许Alice只是随心所欲地染色,然后运气特别好,又让他选到了恰好颜色不同的那条边,但是其他的边存在重复颜色的情况
严谨一点的说法,这叫差错,因此Alice为了尽可能减小这种差错,使得Bob以一个极高的可能性相信Alice确实有这个图的三染色答案,因此Alice需要再次执行上面的步骤
因此Alice再次将顶点的颜色做一次变换,这次Alice将所有的红色变成黑色,所有的蓝色变成白色,所有的绿色变成红色,这样又得到了一个新的三染色答案,然后用纸片盖住所有的顶点,再次出示给Bob看,就像下面这样
然后Bob再次随机挑选一条边,检查边的两端顶点是否是不相同的颜色,如果是,则本次检查通过,否则直接拒绝Alice
这时候Bob会认为,一次是运气好,两次是巧合,那三次五次呢?八次十次呢?如果Bob头铁,他可以和Alice玩100次这个游戏,但是在每次游戏中,Alice作弊(或者说运气好)的概率会呈指数级减小,假设Bob经过了n轮游戏,此时Alice作弊的概率应该如下
$$ Pr[Alice不知道这个图的三染色答案]<(1-\frac{1}{|E|})^n $$
其中|E|代表图中边的数量,n为进行游戏的轮数,$(1-\frac{1}{|E|})$的意思是,因为每次Bob只检查了所有|E|条边中的一条,而整个图中还有|E|-1条边没有检查,因此Alice作弊的概率为$(1-\frac{1}{|E|})$
只要每进行一次游戏,则Alice骗过Bob的可能性会再次减小,直到减小到某个程度的时候,Bob可能就得重新考虑一下了,或许他得相信Alice确实有这个图的三染色答案,但是每次Bob和Alice进行游戏时,Bob总是可以获得一些关于这个图的信息,但是并没有获得知识(回顾一下之前讲的信息和知识的区别)
是不是很巧妙,确实,通过图的三染色问题来构建交互式证明是一个很好的方案,也比较容易理解,接下来讲一个进阶版的,需要用到图的哈密顿性
一条回到原点的路——哈密顿回路
首先介绍一下哈密顿回路与哈密顿图,不太清楚相关概念的可以看一下图论的知识
哈密顿回路:在图G中经过每个顶点一次且仅一次的一条通路,称为哈密顿回路
哈密顿图:存在至少一个哈密顿回路的图称为哈密顿图
回路的意思就是起点与终点是同一个点,哈密顿回路就是从某一点出发,经过每个点一次且仅一次,最终又回到这个出发点的一条路径
和G3C问题一样,图的哈密顿性问题也是一个NPC问题,可以用于构建交互式证明系统,需要注意的是,使用的是判定的是图的哈密顿性,而非判定图的欧拉性,因为判定图的欧拉性问题是一个P问题,只需要遍历每个点,检查该点的入度和出度是否满足某个关系即可,对于可以看到整个图的Bob而言,他可以自己检查这个图是否是欧拉图,而没有与Alice交互的必要,因此采用的是图的哈密顿性判定问题
接下来就讲一下如何基于这个问题构建交互式证明系统
首先Alice和Bob都共同知道一张图G(V,E),但是Alice知道这张图中存在一条哈密顿回路,也即Alice知道这张图是哈密顿图,但是Alice既不希望告诉Bob这条通路的具体走法,又希望向Bob证明他知道,因此Alice可以这么操作
Step1:首先将这个图G做一次随机置换,并对其顶点进行移动,改变其标号,得到一个新的图,记为H(或者说找到一个图G的同构H),然后将H发送给Bob
同构的意思可以简单理解为:随便拖动顶点,不改变顶点与边的关系,得到的一个新图,这个图和原图同构,比如说下面这两个图同构
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拿画图软件试一下,如何通过拖动右侧的图的顶点将其还原为左侧的图
Step2:此时Alice和Bob都知道两张图G和H,但是对于图G而言,Alice还知道G中的一条哈密顿回路,此时Bob向Alice随机的向Alice发出下面两个请求中的其中一个(只能一个,不能两个同时)
- Bob请求Alice证明G和H'同构
- Bob请求出示H中的一条哈密顿回路
Step3:根据Bob发起的请求,Alice完成对应的任务
- Alice证明图G和H同构,但不出示H上的哈密顿回路
- Alice出示H上的哈密顿回路,但是不证明图G与H同构
因为G和H同构的特性,G中存在哈密顿回路,则H中也存在相应的哈密顿回路,但是由于H不是G,因此如果Bob向Alice发起请求1的话,Bob可以看到原来的图,但是并不知道其存在哈密顿通路,若Bob向Alice发起请求2的话,则Bob能看到哈密顿回路,但是并不知道原来的图是什么(Alice出示的是图H中的哈密顿回路)
然后和之前一样的,一次是运气好,两次是巧合,只要重复执行上述三个步骤n次,且n足够大,则Alice欺骗Bob的概率就会变得足够小,使得Bob相信Alice知道这个图的一条哈密顿回路,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每次执行Alice都会重新对图G做一次随机置换,也就是Step1中的随机置换要重新做,确保本次置换与之前的置换不相同,否则Bob可能可以获得一些知识,做完随机置换后继续执行协议即可
虽然Alice不知道Bob会选择两个请求的哪一个,但是Bob每次只能选择一个请求,而每一个请求都只会向Bob透露一点信息
或许这个交互式系统涉及到一些图论的知识点,比较难懂,接下来再介绍一个简单一点的,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交互式证明系统
做个数独动动脑子
Alice和Bob都喜欢玩数独,这天,Alice给Bob出了一道9x9的数独题,但是Bob做了很久都没有做出来,Bob不相信,觉得这道数独题无解,觉得Alice在拿他开玩笑,但是Alice说:“其实这道题是有解的,而且我知道这个题的一个解,但是我打算用零知识证明的方式告诉你”
玩过数独的小伙伴都知道,数独需要玩家补全一个没有完全填入数字的表格,对于9x9的数独,将9x9个格子划分成9个3x3的小方格,向其中填入1~9这九个数字,并确保每一行,每一列,每一个3x3的小方格内均只包含1~9这九个数字,比如下面这个图就是一个数独题
Alice为了向Bob证明他确实有这个数独题的答案,他先将9x9=81张卡片,写上对应的答案,然后按接下来的步骤操作
Step1:Alice将81张卡片写上答案,并按照9x9的大小排列好,然后背面朝上出示给Bob看
Step2:Bob选择下列三个请求的其中一个(三选一)
- 请求Alice以行展示结果
- 请求Alice以列展示结果
- 请求Alice以3x3小方格展示结果
Step3:Alice根据Bob的请求,完成下列任务
- Alice将每一行的九张卡片,分别放入九个不同的布袋,并且摇晃均匀
- Alice将每一列的九张卡片,分别放入九个不同的布袋,并且摇晃均匀
- Alice将每一个3x3小方格的九张卡片,分别放入九个不同的布袋,并且摇晃均匀
Step4:Bob检查九个布袋,是否有且仅有九张卡片,且这九张卡片正好是写上1~9这九个数字,且无重复
和之前一样,Alice事先不知道Bob会选择以何种方式展示结果,但是由于Alice将卡片背面朝上放置,且每次装入布袋后摇晃均匀,Bob也不知道原始的卡片是如何排列的
由于Bob每次请求Alice都是三选一,每次Alice可以成功骗过Bob的概率都是1/3,Bob还是会认为,一次巧合,两次运气好,重复这四个步骤足够多次,就可以将Alice欺骗他的概率降到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,从而使Bob相信Alice知道这个数独题的答案
后记
这篇博客写的比较长,感觉自己理解了这些内容,但是没有表述清楚,尤其是前两节内容,NP问题和交互式证明的部分
研究生上过的每一堂课,老师都会说,看懂了不一定真懂了,能讲明白了才是真的懂了,这个角度看来,我确实没有真的懂了
写博客好难啊,尤其是这种有点hardcore的内容,陈原教授的计算复杂性[7],开学看到现在,看了好久没怎么看懂,计算理论属实难懂,但是又是整个计算机科学的基石,还得花时间啊
本系列文章撰写于研一,受笔者知识面与理解能力的局限,部分概念与定理的表述难免有不准确与不严谨的地方,烦请各位专业人士斧正
参考文章
[1] Goldwasser, Shafi, Silvio Micali, and Charles Rackoff. "The knowledge complexity of interactive proof systems." 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 18.1 (1989): 186-208.
[2] 初识「零知识」与「证明」—— 探索零知识证明系列(一) - 知乎 (zhihu.com)
[3] (英)Wenbo Mao著;王继林,伍前红等译.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[M].北京:电子工业出版社.2004.
[4] (以)Odeb Goldreich著;温巧燕,杨义先译.密码学基础[M].北京:人民邮电出版社.2003.
[5] 计算复杂性(6)——世界难题:非确定型图灵机,NP类 - 知乎 (zhihu.com)
[6] 零知识证明系列(0):从数独游戏说起 - 知乎 (zhihu.com)
[7] 陈原.计算复杂性理论导引[M].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.